發布時間:2024/12/01 09:52 點閱數:16
執行成果介紹
計畫內容
本計畫透過跨領域課程之設計,結合文化資產、文創應用、以及3D數位創新領域,協助培養在技能面具有數位內容製作與創新產品設計技能,在文化面具有文化資產知識與文創產業應用構想的人才。通過學程課程訓練的學生,將具有創意產業與科技應用技能,並可運用在文化資產與文化產業主題上。
本計畫之課程架構,融合跨領域構面,透過培養學生的數位創新力(3D數位內容之創作、產品創新與商業模式之設計)、文化資產力(文化資產之理論、政策、與再生概念)、文創應用力(文創產業、展示導覽、與應用人類學等),最後再以統整課程進行實作,讓學生運用數位創新能力,進行以文化資產為基底的文創應用設計與實作。此外本學程提供了不同學分門檻的學程/微學程的設計,讓不同條件與需求的同學,可以依照其時間與目標,彈性修課。
綜合整體學程設計,本計畫有如下之目標:
1. 培養學生對於文化資產的基本認識
2. 建立學生對於文化創意產業的應用概念
3. 訓練學生製作3D數位內容與 AR/VR/元宇宙 應用創作的技能
4. 提供學生實際創作文化資產創意應用的機會
課程內容
本課程「臺灣慶典與地方文化」希望能夠讓學生從課程中學到如何認識臺灣慶典歷史文化的一些基本知識。主要的教學目標包括: 1. 從臺灣的慶典歷史與文化發展歷程中,了解慶典活動的歷史源流及慶典文化意涵。包括台灣各族群的特有文化習俗、各族群之間的互動關係、家族與社會、地方的信仰習俗與歲時節慶、生命禮俗等。 2. 透過課程講授及學生報告與討論的方式,不但認識台灣的歷史、文化資產;也將各項常民文化的議題介紹給學生。 3. 從課程不同單元內容舉例介紹相關的有形、無形文化資產。運用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所建置的「國家文化資產網(網址:https://nchdb.boch.gov.tw/)」,帶領學生認識文化資產的類別與保存工作,也透過學期報告的製作,引導學生認識自己故鄉的文化慶典活動。 培養學生探究台灣慶典文化的興趣、認識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性、觀察解讀各種社會慶典文化現象。透過校外參訪活動,參訪在地的古蹟、廟宇等文化資產,引導學生認識認識地方歷史、信仰及文化。
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包括:
讓學生了解慶典活動的歷史源流及慶典文化意涵。
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對於臺灣的民間信仰、地方民俗、產業發展、社會文化變遷等各方面有較深入的瞭解。
透過對於慶典活動的考察,了解與臺灣社會脈動密切關聯的節慶文化之內涵。
透過「做中學」培養增進團隊合作精神、組織及創新能力、思辨與表達能力。
撰寫單位: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