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8/17 15:34 點閱數:5

推廣群組 計畫成果

參加對象說明

計畫主要培育對象為澎湖縣立澎南國中的學生們,次要對象為澎湖縣內有意參加的中小學生,約40人。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對地方文化有較強的學習興趣,並且在接受國民教育的階段,具備基本的歷史與地理知識,這將有助於課程的順利進行。參與學生不需特殊的先備知識,課程會從基礎開始介紹澎湖的聚落與信仰文化。執行過程中的挑戰包括學生的興趣維持及課程的實地參訪安排,特別是跨島訪問望安花宅聚落可能會受到天候和交通的影響,因此須預先做好備案計畫,確保課程順利進行。天候及交通影響之配套措施將以中央氣象署與人事行政局公告為準則,並往後延期。

執行成果介紹

本計畫以澎湖縣在地文化資產為核心,聚焦於「望安花宅聚落」與「赤崁魚香文化」兩大主題,進行教育推廣與文化傳承工作。望安花宅聚落為臺灣少數完整保存的漢人聚落建築群,於2010年公告為全國首座「重要聚落建築群」,不僅展現澎湖獨特的聚落建築智慧,更反映其以王爺信仰為核心的社會文化。然而,隨著人口外移與生活型態轉變,相關祭儀與信仰活動逐漸式微,亟需教育推廣與文化保存。同時,赤崁地區的魚香文化則承載了當地居民世代相傳的漁業傳統與信仰內涵。魚香不僅是漁民祈福與生活的象徵,更深植於節慶與祭儀活動,體現了澎湖人與海洋密不可分的生活方式。本計畫與澎湖縣立澎南國中合作,將上述文化資產融入國民教育課程,設計內容包含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導論、實際帶領課程學生們搭船往返望安鄉參與花宅聚落歷史與建築講解、赤崁龍德宮及後寮信仰文化現場解說,以及乞龜與烘焙工坊等在地文化實作。學生透過課程設計、實地參訪與文化推廣活動,不僅獲得知識,更能親身體驗聚落建築智慧與信仰文化的深厚意涵,並在魚香文化的學習中體會海洋文化與生活信仰的連結。計畫成果顯示,學生對澎湖獨特的聚落建築、王爺信仰與魚香文化有更深刻的認識,進而培養文化認同與守護意識。整體而言,本計畫有效達成「文化教育向下扎根」的目標,不僅保存了澎湖珍貴的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更為在地文化的永續發展建立可持續推廣的教育模式。

撰寫單位:國立臺東大學生命科學系


照片



相關附件

項次 檔案
1  下載檔案(.pdf)
為了解使用者支操作體驗,煩請您撥冗前往填寫問卷,您所提供之意見將成為未來精進之參考,謝謝您!
(點選「前往填寫」,或點選右上角「使用回饋」即前往問卷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