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2/04 04:28 點閱數:608
執行成果介紹
「宗教性文物調查研究學程」為自今年度(2021年)起,以三年為期的補助計畫案。現階段(110年學年度第1學期止),已執行完成8門課程的規劃。
本年度下半年共開設4門課程,分別為「基督宗教典故與圖像」、「口述歷史的方法、倫理與實務」、「寺廟建築與裝飾」與「文物典藏實務」。
「基督宗教典故與圖像」由于禮本老師開設,藉由每週主題式講解、討論,引導學生逐步建立文物調查研究的步驟,並舉傳統圖像典故作品與在臺教堂建築設計作品說明,讓學生明白傳統圖像典故的流傳與臺灣教堂建築設計作品上的異同,且進行相關研究時能回溯其傳統圖像。此外,也邀請兩位講者分享在臺基督教藝術本土化議題,讓學生在學習傳統圖像之餘,也對臺灣基督教藝術有基礎認識。
「口述歷史的方法、倫理與實務」由自身訪談經歷豐富的黃猷欽老師教授,藉由歷史學、民族學、地方文史哲、語言學、社會學等多種面向的研究方法與成果認識口述歷史。課程以實際執行訪談與撰寫口述歷史為目標,鼓勵學生從身邊的人、事、物為始出發,強調口述歷史有別於單純以文字記載的「史書」,增添了史實以外的人與人之間的記憶情感。
「寺廟建築與裝飾」邀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名譽教授傅朝卿老師授課。傅老師以自身從事建築類文化資產多年經驗,結合課堂講述文化資產分類、廟宇沿革與修復過程等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臺灣文化資產現況與面臨問題。同時透過實地參訪,連結課堂傳授內容,將所學應用於實物觀察,提昇學生對寺廟建築與裝飾的基本認知,從而為臺灣文化資產共進一份心力。
「文物典藏實務」邀請現任國立故宮博物院登錄保存處副研究員鄭邦彥老師授課,傳授實務經驗。美術館、博物館等以文物為核心,其典藏影響館內的研究、展示與教育,授課內容涵括文物的修護、借出與借入、編目及登錄等,讓學生學習「典藏」的概念挪用於文化資產保存上,未來投入文化事業之時,能延續與完善的處理每件文物,善盡對文物保存的責任。
撰寫單位: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暨藝術史評與古物研究碩博士班
撰寫單位: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藝術史學系暨藝術史評與古物研究碩博士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