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群組
點閱數:86
「眷村歷史」是臺灣的獨特歷史軌跡,「眷村文化」揉雜了各省籍的生命經驗,形成移民後的在地化過程:國家認同的轉換、軍民關係的重建,反映臺灣戰後政治社會經濟發展歷程。民國八十五年公告實施之「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眷村原本在民國九十八年要全面拆遷,眷村文化空間即將全面消失。然而,老舊眷村改建不僅是眷民居住的問題,也牽涉到居民的生活記憶、世代情感,當年被迫遷入台灣而被視為「外省人」在台灣與原族群鏈結的生命共同體,也是台灣重要的文化資產。
然而真正能保存眷村文化的並不是建物空間,也不是「以住代護」的老屋迷將其經營咖啡屋或文創小店等,例如南部17個眷村成立眷戶權益促進聯盟,呼籲政府落實眷村文化保存,應納入合法自建戶,留在眷村文化園區內,真正落實以住代護政策,這樣眷村文化才有故事、才有溫度、才能傳承而是本來生活在此地的眷村居民,以及關注眷村文化的文史工作者,將其歷史記憶透過有系統的以文字影像等方式保存,並吸引民眾關注的互動參與,如導覽、講座、戲劇、影片、特展、文創活動等,傳達其精神理念。
撰寫單位:臺南市文化資產關懷志工協會
*部分文章因涉及版權問題,無法提供檔案下載,對相關資訊有需求者,請自行前往相關發表平台下載。
項次 | |
點閱率 | |
---|---|---|---|
{{itemIndex + 1}} | {{ item.publishYear }} | {{ item.reportsTitle }} 連結{{ index + 1 }} {{ fileitem.fileName }} | {{ item.downloadNum }} |
資料載入中,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