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數:22
逢甲大學為落實優質教學、學用合一之大學,連續12年榮獲全國教學卓越計畫,9度蟬聯全國第一,是中部具文化資產相關科系的綜合性大學;本校建築系經常配合國家政府執行各種研究計畫與訓練,執行成果豐碩,在文化資產學院第一期人才培育計畫中,逢甲大學的「文化資產Culture LINK 傳承教育計畫」績效良好,課程活動成果與學生的作品皆令人驚艷,因此,在考量區域性的均衡發展、服務幅員的可及性及學校總體的執行能力上,願以自身條件與經驗來整合本校與他校相關系所的多方資源,持續經營文化資產綜合學程。
第二期計畫承接第一期名稱為:文化資產MID-LINK傳承計畫:「M是實作(Making),I是創新(Innovation),D是設計(Design)」。將持續以實作、創新與設計做為課程教學活動的設計核心,並進行學程的持續經營與串聯。LINK的意義是:「L是連接(Link),也是學習(Learn);I是「跨學科領域(Interdisciplinary),也是傳承與傳習(Inheritance)」;N是「文化教育平台 (Network of cultural education)」與K是「知識與技藝 (Knowledge and sKill)」四個面向出發,串連文化資產相關領域教師,跨有形到無形文化資產領域,涵蓋本校通識教育中心、中文系、建築系與歷史與文物研究所,成為具「文化連結」特色之文化資產綜合學程。並期待
1. 第二期計畫:持續經營中部文化資產綜合學程教學群組- 文化資產推動基地,並串連文化資產領域教師,跨領域涵蓋本校通識中心、中文系與建築系,以精實學程為規劃導向,產出終端文創實作、老社區改造及歷史空間活化再利用之規畫設計成果,三個學期合計共5門學程重點課程與至少一場的短期(推廣)文資工作研習營,打造一重視實作(Making)、創意(Innovation)與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的文化資產課程,並規劃三學期之修課學員合計能達到105人次。
2. 第三期計畫:除了鞏固原有的教學群組之外,持續產出終端文創手工實作、老社區改造及歷史空間活化再利用之規畫設計教學成果,並希望能再申請研發群組,進行學、研多方合作。老師們能夠跨領域以團隊的方式,申請跨領域的研發計劃,並回饋到學程中的專業教學,使教學與研究能共生共享。並且有同學能取得「文化資產綜合學程」的完成證書,將此成果傳遞出去。
第四期計畫:將是我們充分具備教學、產學與研發之文化資產中區綜合平台,持續產出終端成果,也期待修習「文化資產綜合學程」的同學能藉由培訓來取得專業認照,為台灣的文化資產界增添新的生力軍。
撰寫單位:逢甲大學建築學系
{{ lessondata.lessonTitle }}
項次 | 課程名稱 | 授課時數 | 實習時數 | 學分數 | 修課人數 | 課程報名 |
---|---|---|---|---|---|---|
{{index + 1}} | {{ item.subjectHours }} | {{ item.workHours }} | {{ item.units }} | {{ item.studentCount }} |
項次 | |
點閱率 | |
---|---|---|---|
{{itemIndex + 1}} | {{ item.publishYear }} | {{ item.reportsTitle }} 連結{{ index + 1 }} {{ fileitem.fileName }} | {{ item.downloadNu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