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群組

點閱數:403


我國水下文化資產發展迄今已有十餘年,並於民國104年12月公佈實施《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文資局自96年起啟動水下文化資產調查,迄今已有數百筆各類型之疑似目標物,並不斷隨調查時程繼續增加當中;目前已有6處確立具水下文化價值而正式列冊之遺址。依《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之規定,水下文化資產以現地保存為優先考量,而列冊之遺址必須進行監測與管理。水下文化遺址之監測與保護之基本原理包括:基礎遺址及環境資料建置、潛水觀測及攝影、ROV、AUV監測、水下科學儀器之監測、海洋動力性質監測、地形變遷與掩埋變化、取樣岩心採集與實驗分析、監測頻率、法律規定與監視等。由於每一個遺址都是單一且獨特,其監測項目、方法與流程之制訂需視遺址的環境及遺址特性(如木質、金屬、骨骸)而訂定。本計畫擬以潛水人員可及之「將軍一號」遺址為例,組織必要專長人力,研擬一套監測與保護流程,並進行實務演練,以驗證監測與保護流程,並將成果送文資局作為訂定標準作業程序(SOP)之參考。鑑於我國尚無現地保存監測與保護之實務經驗,因此將透過遠距諮詢方式請國外專家給予指導。另外,本計畫亦將探討利用科學儀器進行水深超過潛水人員可及深度(如30m)遺址之監測方法,包括利用側掃聲納、地層剖面儀、多音束測繪系統、ROV等。由於我國迄今尚未建立一套水下文化遺址現地保存之基礎標準及監測保護程序,因此積極探討並建立基礎標準與監測保護程序、培養人才及建立團隊乃是十分迫切的議題。本計畫藉由文獻研究,綜整國外水下遺址監測之項目與方法,初步擬定流程,並以「將軍一號」為例,進行實務演練與研究後,確立監測與保護標準流程,達成本計畫水下文化遺址現地保存監測與保護研究之目標。

撰寫單位:淡江大學學校財團法人淡江大學 海洋及水下科技研究中心

*部分文章因涉及版權問題,無法提供檔案下載,對相關資訊有需求者,請自行前往相關發表平台下載。
項次 點閱率
{{itemIndex + 1}} {{ item.publishYear }} {{ item.reportsTitle }}  連結{{ index + 1 }}  {{ fileitem.fileName }} {{ item.downloadNum }}
資料載入中,請稍後
為了解使用者支操作體驗,煩請您撥冗前往填寫問卷,您所提供之意見將成為未來精進之參考,謝謝您!
(點選「前往填寫」,或點選右上角「使用回饋」即前往問卷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