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數:19
本計畫「臺東的王爺:忠合宮傳統民俗文化資產之調查應用與研究」旨在針對臺東忠合宮的無形文化資產,進行深入的基礎調查、記錄與應用研究。忠合宮作為臺東重要的信仰中心之一,擁有豐富的傳統民俗資產,包括廟宇建築、神像、宗教器物等有形文化資產,以及家將藝陣、祭儀、口述傳統等無形文化資產。此計畫將以田野調查為基礎,透過專業訪查,系統性地考察並記錄忠合宮的無形文化資產,建立完整的文化資源檔案,且論述其文資價值。
在研究架構上,計畫採用「田野調查──地方感彙整/數位人文轉譯──研究觀察」的模式。首先,針對忠合宮進行實地訪查與紀錄,確保資料的全面性和真實性;其次,觀察信仰遷徙與信仰在地化的異質性,輔以數位轉譯之紀錄,包括數位保存、研究分析等,紀錄無形之傳統文化資產,且轉譯為數位人文的資源(民俗文化之書寫),找出文化資產的價值;最後,對忠合宮行以文化資產的特性與呈現,進行研究觀察與評估,以提供後續文化資產登錄、保存與推廣的未來策略參考。
運用深描(deep description)理論與數位人文技術,藉由影像剪輯、數位書寫與再製等手法,深度紀錄並呈現臺東忠合宮信仰口述傳統、祭儀的情感張力與什家將的文化美感。計畫以「展示」(什家將身體展演與信仰演示)與「講述」(邢王神蹟、民俗、傳說)相輔的敘事策略,透過田野調查、深度訪談與文獻資料,辨識與歸納重複出現的情感、故事與儀式模式(GEERTZ, 1973),進而建立數位化文化資產檔案。研究不僅重構忠合宮作為二度移民信仰傳承的歷史脈絡,更利用民族誌方法,藉由個人與集體經驗的敘事之搜集與再現,擴大傳統民俗知悉的受眾,進一步評估其文化資產價值,並探討數位敘事對文化保存與社會變革的啟示。
撰寫單位:國立臺東大學
項次 | |
點閱率 | |
---|---|---|---|
{{itemIndex + 1}} | {{ item.publishYear }} | {{ item.reportsTitle }} 連結{{ index + 1 }} {{ fileitem.fileName }} | {{ item.downloadNu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