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群組

點閱數:18


全方位的社會是保護歷史適應性和持續性的城市設計,古蹟文物或歷史建築建立數位典藏的模式作業,是直接映證人民和政府對歷史的回顧與重視的態度, 而還原工程則可存檔以提供歷史建築的應用,是一個保護歷史建築的基本工作和需求。古蹟工程還原作業需要和時間競賽,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人力,絕對要避免自然和人為的因素缺失,造成古蹟保存的重大傷害,如何將新的科技思維引 用在歷史建築空間資訊之領域, 這些都是當代文物工作者責無旁貸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古蹟保存作業首先遇上的精度要求問題。可能因各個附件初始未能有效確定該古物或歷史建築的特徵點位置坐標,嚴重影響到重建組合時的比例位置;又可能因為各個文物獨立作業,忽略和自然環境的相對關係。如此還原工程,不但耗時,還有可能造成無法復原的誤差,所以在作文物或歷史建築 3D雷射掃描作業時,外部基準控制點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長期監測時,它幾乎決定後面文物掃瞄的精度高低。但又因現地實際狀況,常常需要有補點工程的情事發生,這多少對後期的文物3D掃瞄作業造成影響。

補點工程不但要求精度一致,也要求作業快速。 針對這個前期的古蹟工程問題,傳統作業始終存在些技術問題。本團隊在接觸古蹟保存研究時,試想以工程測量的角度切入,所以大膽提出兩個構思,期許對古蹟歷史建築保存能有所貢獻。

一是GNSS RTK 快速精密定位之應用。本研究將利用多全球導航衛星系統 (GNSS)結合即時動態定位
(RTK) 測量方式,評估 GNSS RTK 快速精密定位模式,接收多系統多頻率的衛星訊號,取代傳統費時
耗力的圖根點補點作業。二是3D LiDAR 地面控制測量之應用。本研究結合地面光達 3D 雷射掃描技術,將掃瞄地面控制作業的概念,引進古蹟工程補點的作業。

本研究首先提出兩種新的方法,GNSS RTK 快速精密定位和 3D LiDAR 地面控制測量,應用於古蹟工程快速還原之應用與分析, 取代傳統的控制測量(補點工程)部分;藉由國定古蹟李騰芳為例做為驗證兩種新式方法,對3D雷射掃描技術對古蹟點位定位精度與觀測時間的影響,進行分析與研究,期許對古蹟保存工程提出貢獻。


 

撰寫單位:國防大學理工學院環境資訊及工程系

*部分文章因涉及版權問題,無法提供檔案下載,對相關資訊有需求者,請自行前往相關發表平台下載。
項次 點閱率
{{itemIndex + 1}} {{ item.publishYear }} {{ item.reportsTitle }}  連結{{ index + 1 }}  {{ fileitem.fileName }} {{ item.downloadNum }}
資料載入中,請稍後
為了解使用者支操作體驗,煩請您撥冗前往填寫問卷,您所提供之意見將成為未來精進之參考,謝謝您!
(點選「前往填寫」,或點選右上角「使用回饋」即前往問卷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