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群組

點閱數:10


本推廣課程計畫內容為建構文化資產守護網絡,針對一般社會民眾與青年學子設計,特別是過去對原民文化較少接觸、甚至帶有誤解的民眾,期使透過課程辦理的講座、部落文化體驗營等,能夠親臨部落現場、動手製作傳統器物、用眼耳並實際參與感受原民舞蹈與歌謠的神聖、與原民文化業師對話等,作為文化推廣的入門。

本計畫名稱以「mimiyo教室」為題,在歷經兩年辦教學群組的經營,「臺灣原住民族文化資產保存與發展學程」已累積超過110人次修課,其中不乏在修習課程後成功挑戰大學正規教育者,也有在原民博物館、在部落工作的部落青年們。過去教學群組課程更以培養「原住民文化青年講師平台」為己任,成功訓練出數名青年講師。本次計畫將以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師生、兩年來本所承辦的「文資學院原住民文化資產保存與發展」教學平台修課學員以及中正大學原住民青年等三者為種子,共同推動本次計畫的原民文化推廣活動,其中包含系列講座及體驗營兩種模式。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內涵多屬無形資產,多元也多樣,且需要眼、耳、口、鼻、手等五感投入感受,才能讓參與者真正體會台灣原住民文化。課程設計將選取更易引起民眾共鳴的樂舞、傳統器物、民族植物等類別,作為民眾主要的講座與體驗內容。授課平台包含中正大學、嘉義市博物館、承億小鎮慢讀書店以及嘉義市二通672藝文工作室等不同空間,擴大推廣面向,讓民眾容易參與和互動,提升台灣原住民文化推廣效益。

本計畫希冀藉由本課程之開立,能使一般大眾更認識臺灣原住民族無形文化,而課程設計的柔軟思考,也希望能培養更多對台灣原住民文化有興趣的民眾,共同加入文化資產保存的行列。

預期累積一年的推廣活動整體預期效益及影響為:

1. 全年度辦理至少十場演講,每場人數至少30人。演講時數達20小時,累積300人次學員參與。

2. 辦理兩梯次三天兩夜鄒族文化體驗營,參與人數至少100人次,總上課時數達40小時。

3. 成功訓練更多具備潛力的原民青年擔任講者、輔導員、助教。也提升目前從事原民文化相關工作者的職能。

4. 舉辦原住民文化推廣成果展,召開記者招待會,吸引媒體報導,促進社會大眾對於原住民文化資產保存之重視。

5.創造臺灣原住民文化資產保存與發展相關工作機會,提供有志從原民文化相關工作之民眾,正確認識並了解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的管道與資源。

撰寫單位:中正大學臺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

*部分文章因涉及版權問題,無法提供檔案下載,對相關資訊有需求者,請自行前往相關發表平台下載。
項次 點閱率
{{itemIndex + 1}} {{ item.publishYear }} {{ item.reportsTitle }}  連結{{ index + 1 }}  {{ fileitem.fileName }} {{ item.downloadNum }}
資料載入中,請稍後
為了解使用者支操作體驗,煩請您撥冗前往填寫問卷,您所提供之意見將成為未來精進之參考,謝謝您!
(點選「前往填寫」,或點選右上角「使用回饋」即前往問卷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