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群組

點閱數:137


臺灣有許多美好的傳統技藝,在過去的生活中,這些傳統技藝有的方便了人們的生活,有的則為這塊土地留下許多美麗的回憶。然而,隨著科技的發達,與人工的成本逐漸高昂,以及外國強勢文化的入侵,這些傳統的技藝,已經逐漸離開我們的視線與生活。如今,人們又意識到,這些過去與我們土地、自然、文化等緊密結合的傳統技藝,充滿了人性的美學,與生活的智慧,而這些珍貴的先民遺產,有的工藝已經失傳,只留下少數的文物,等待我們保存與修護;有的則絲縷般,僅有少數人在傳承。

而因為科技發達與社會變遷,過去的生活方式與年輕人拜師學習技藝的模式已不復見,一技之長的學習主要是在學校,倘若學校不擔負起傳統技藝的傳授,這些重手工的傳統技藝將會逐漸消逝。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有鑑於此,開設傳統工藝課程,除藉此以培養擁有傳統美學的傳統工藝的傳承人才,也著眼於過去的世代是惜物愛物的,傳統工匠皆懂得如何修復,因此我們認為藉由傳統工藝的傳習課程,其實也就是傳統工藝作品的保存修復訓練,換句話說在懂得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再學習保存修護技術,將可以讓古老的工藝作品持續使用或是典藏。所以我們提出此課程以達成下列四個目標:
1.讓傳統手工技藝進入正規教育系統,培養優秀傳承人才,保存傳統工藝文化。
2.讓傳承手工藝的人才能具備有行銷推廣的知識,推動傳統融入現代生活。
3.讓傳承手工藝的人才學習保存修護技術,維護古老的工藝作品持續使用或是典藏。
4.開辦創新的文化資產學程,迎合社會轉變的需求。推展學用合一,厚實學術根基和實務運用,提升就業職能。

基於上述目標理念,以及傳統技藝的學習,並非短期的培訓即可養成,所以將課程安排為長期學習的模式,即學員可以連續兩年修習此課程。而除了讓學員學習傳統技藝,我們也需要讓傳統工藝重新融入我們的生活,所以本學程規劃學員必須也要瞭解結合生活的創意和行銷推廣。

本學程也希望達成三個目的:
1.「傳統工藝做中學」:手工技藝並非憑藉看書或是紀錄片即可學成,是需要老師演示、口傳經驗和實務指導才能學會。所以本學程的「傳統工藝」課程(木雕、木器、竹藝、漆藝、交趾陶、脫胎佛、傳統書畫裝裱)從建立各項工藝的基本知識起,並藉由教師實務經驗之教導,培養學員具備製作工藝之基礎技術,並適時誘發學生設計不同風格之作品,啟動學生之創意思維,將其發揮至實作中,貫徹「做中學」之工匠精神。
於傳統工藝我們將開設「木雕技藝」;「臺灣傳統家具製作」;「竹編技藝」;「漆器技藝」;「神像修護」;「交趾陶技藝」;「脫胎佛工藝」;「傳統書畫裝裱技術」等課程。修讀本學程的學生,在此8類傳統技藝課(初階與進階共16門)至少必選修一門。
2.「傳統工藝文創與行銷」:鑒於現今傳統工藝人才即使擁有出色的傳統美學素養,以及創作思維和技術,若不具備行銷能力,將會與產業脫勾,而曲高和寡,而使其獨特的能力產出予以埋沒,此將對傳統工藝造成劇烈衝擊,故我們認為,要培養文化資產守護人才,除實作技術及創意思維之外,更需要將具備品牌中介行銷的知識,導入其思維中,使學員們內化工藝技術知識之外,亦可應用於推廣行銷之中。我們也將開設「工藝文創與行銷」課程,讓傳統技藝可以藉由行銷推廣,重新融入一般民眾的生活。也讓傳統技藝可以藉由生活的需求而持續地發展。此傳統美學與文化創意課程在本學程為必修。
3.「傳統工藝進階學習」:我們希望修讀此傳統工藝學程的學員,不只是「會做」而已,在過去傳統工藝的學習,都是跟在師父身邊一段時間,技術經過師父認可才可以「出師」,獨立作業,所以本學程的學員,他應該是具備更精湛的技藝,而可以是承繼此項技藝的「種子」,因此,我們規劃進階的傳統工藝課程,讓學員可以突破一般選修課程的限制,可以再次跟著老師,繼續精熟他們的技術。

撰寫單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


{{ lessondata.lessonTitle }}

項次 課程名稱 授課時數 實習時數 學分數 修課人數 課程報名
{{index + 1}} {{ item.subjectHours }} {{ item.workHours }} {{ item.units }} {{ item.studentCount }}
*部分文章因涉及版權問題,無法提供檔案下載,對相關資訊有需求者,請自行前往相關發表平台下載。
項次 點閱率
{{itemIndex + 1}} {{ item.publishYear }} {{ item.reportsTitle }}  連結{{ index + 1 }}  {{ fileitem.fileName }} {{ item.downloadNum }}
資料載入中,請稍候
為了解使用者支操作體驗,煩請您撥冗前往填寫問卷,您所提供之意見將成為未來精進之參考,謝謝您!
(點選「前往填寫」,或點選右上角「使用回饋」即前往問卷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