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群組

點閱數:19


由於過去的水下考古工作受限於台灣海域相對較為危險的海況、強勁而複雜的海流、深淺不一的海床、泥沙較多的水質與較多的礁石等因素,使得潛水作業相當困難,且工作範圍受限,因此需要水下攝影測量與立體建模技術,輔助考古學家判斷,搭配或補足潛水人員未能到達的深度。因此第二年計畫將持續提升ROV的操控性能及操作系統的穩定度及延長工作時間,進行下列改善:

(1)導入複合式的水下監控系統讓操作危險性降低,並且輔以人因工程設計改良操作介面,提高工作效率。(2)將原有的推進系統進行最佳化處理,增加數量與推力,改善佈置,增加小幅姿態調整功能,使拍攝時能停留在定點的時間增加,並開始嘗試於實物現場實測,藉由高精密度深度計及溫度計的輔助可以更有效的判讀考古現場的環境並擬定計畫,測試出適合本地水域特性的使用方式。
(3)我國的水下光源近年來的研發有相當的成果,可以配合攝影需求改裝,並調控頻譜以改善攝影品質。

故為求健全未來海洋及水下考古的技術能力,現在需要先開發相關技術,並分別在港灣及緩速流動水域及現場測試。

撰寫單位:國立成功大學系統系

*部分文章因涉及版權問題,無法提供檔案下載,對相關資訊有需求者,請自行前往相關發表平台下載。
項次 點閱率
{{itemIndex + 1}} {{ item.publishYear }} {{ item.reportsTitle }}  連結{{ index + 1 }}  {{ fileitem.fileName }} {{ item.downloadNum }}
資料載入中,請稍候
為了解使用者支操作體驗,煩請您撥冗前往填寫問卷,您所提供之意見將成為未來精進之參考,謝謝您!
(點選「前往填寫」,或點選右上角「使用回饋」即前往問卷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