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群組

點閱數:25


當代表演藝術發展多元蓬勃,特技表演在沿襲傳統技藝,體現身體技能的表現形式與方法,需要汲取當代表演能量,運用科技新知,擴充專業內涵,方能入古出新,創發出符合當代美學觀點,並與世界舞台接軌的新生風華。

「穿圈」作為一類特技表演藝術只有幾十年的歷史。過去,由於表演者穿的主要是刀圈、火圈及劍門等,一昧追求驚險,限制了穿圈技藝的發展。隨著時代推進,穿圈道具的多樣與創新,材料的選擇與應用,現今特技舞台上表演的穿圈節目所訴求的是,驚而不險、健而優美,表演者把精力集中在發展穿越圈的花樣、空間與技巧上,以致於有了現在翻滾的氣墊,彈性增加了,跟斗就翻得高,猶如機械科技裝置的運用便就這樣孕育而生。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希望藉由相關藝術的啟發、現代機械優勢及科學新知,進行解構、融合與轉化,解決地圈的實務節目展現,重新建構與整理出適合於當今現代的新意象特技表演節目,以利未來學生充份體會出同儕互動、教具轉換與舞台成就等的內化能力建立。最終建立一套能昇降、能搖控、地圈持續運轉、3D立體全方位之穿圈表演機械系統。

本研究步驟為:透過機械工程科技人員協同研擬、開發及合作,搭配本系高中、國中部體操翻滾組男學生,做為研究施測者及地圈表演節目學習者;再將蒐集紀錄的資料進行整理與分析,舉辦道具開發研討(與大陸中國雜技團合作)、創意運用(校內)工作坊,進行開發與教學回饋;最後透過協同行動研究,長期進行地圈創意教學訓練與新式地圈節目編創,用參與觀察、焦點訪談、問卷、教學日誌及書面資料等方式,綜合撰寫研究結果,於期末舉辦公開研發成果發表。

「過去」,只有在我們開始思考它的時候,才會活起來。愈反覆思考探究它時,愈能散發再生出它的生命力。穿圈表演從傳統出發,接軌當代,在尋求一種新的觀念和價值中,本著傳承和精神的囑託,薪火相傳。

撰寫單位:國立臺灣戲曲學院 民俗技藝學系

*部分文章因涉及版權問題,無法提供檔案下載,對相關資訊有需求者,請自行前往相關發表平台下載。
項次 點閱率
{{itemIndex + 1}} {{ item.publishYear }} {{ item.reportsTitle }}  連結{{ index + 1 }}  {{ fileitem.fileName }} {{ item.downloadNum }}
資料載入中,請稍後
為了解使用者支操作體驗,煩請您撥冗前往填寫問卷,您所提供之意見將成為未來精進之參考,謝謝您!
(點選「前往填寫」,或點選右上角「使用回饋」即前往問卷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