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群組

點閱數:161


臺灣原住民是最會運用「身體智慧」的民族之一,他們深知在如何自然環境中,奔逐漁獵,更能夠就地取材,以雙手製作日常生活所需的器物以及打獵漁撈的工具,在在呈現其族群的智慧。阿里山鄒族部落,住民傳續其其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智慧,運用於生活實踐,仍處處可見。因此,本計畫以鄒族傳統生活智慧暨其實踐為體驗營主題,以大專校院青年、一般民眾、雲嘉南在地文史工作者、文化志工、導遊為招生對象,於阿里山特富野、茶山等部落,辦理三個梯次,每梯次三天、累計約150人次以上參與的營隊。

營隊時間非常集中,配合部落風土環境(如Kuba男子集會所、水火同源、竹林、民族植物空間、Hxfx涼亭等)、鄒族人文風貌(如性別分工、採集漁獵、特定手工藝、等),得以透過密集而疏放的課程內容,導入鄒族傳統生活智慧暨其實踐。

課程啟用部落耆老、不同齡層達人擔任講師以及助教,讓學員直接與原住民互動,藉由身體力行踏訪部落現場,與實作DIY,透過體驗指認鄒族生活以理解其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探索自然山林與部落人文彼此互為參照、發皇的價值,引導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建立正確的族群文化資產價值觀,啟發對原住民族文化資產領域的興趣與應用,並透過學習內容,對他們的未來生涯規劃有所助益。

藉由課程、師資、部落現場較為趣味化、通俗化的、多樣性的安排,我們期許參與營隊之學員置身鄒族文化資產的場域中,聆聽山林部落的聲音,手舞足蹈,勞動筋骨,達到深沉其體驗的銘刻,成為其個人生命中不能忘懷的界碑。從認識鄒族文化的基礎上,發展理解、認同臺灣原住民文化,未來進一步成為臺灣原住民族文化資產保存的種籽。

三梯次在阿里山鄒族部落的體驗營推廣活動,整體預期效益及影響為:

1.辦理三梯次三天兩夜鄒族文化體驗營,參與人數至少150人次,總上課時數達72小時。

2.成功訓練更多具備潛力的原民青年擔任講者、輔導員、助教。也提升目前從事原民文化相關工作者的職能。

3.創造臺灣原住民文化資產保存與發展相關工作機會,提供有志從原民文化相關工作之民眾,正確認識並了解臺灣原住民族文化的管道與資源。

4.擾動部落社區,提升原住民文化生態觀光品質。透過大學機構引進創意與科技進入部落旅遊服務產品,有助於系統式的整理或架構原住民文化資產性的應用與推廣。不是放煙火式或走馬看花式的部落旅遊,而是文化資產保存的深刻落實。

5. 舉辦原住民文化推廣成果展,召開記者招待會,吸引媒體報導,促進社會大眾對於原住民文資產保存之重視。

撰寫單位:國立中正大學國際文化創意整合發展研究中心

*部分文章因涉及版權問題,無法提供檔案下載,對相關資訊有需求者,請自行前往相關發表平台下載。
項次 點閱率
{{itemIndex + 1}} {{ item.publishYear }} {{ item.reportsTitle }}  連結{{ index + 1 }}  {{ fileitem.fileName }} {{ item.downloadNum }}
資料載入中,請稍候
為了解使用者支操作體驗,煩請您撥冗前往填寫問卷,您所提供之意見將成為未來精進之參考,謝謝您!
(點選「前往填寫」,或點選右上角「使用回饋」即前往問卷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