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數:1692
台灣刺繡是承襲清代大陸沿海地區的粵繡、閩繡及湘繡;神明繡屬於宗教用繡品,不只用在廟會祭祀活動,也包含民宅特定節日使用。台灣繡莊大都集中在府城-台南、宜蘭、嘉義,早期以手工刺繡為主,1994 年轉大陸設廠,繡莊因而大量萎縮。近年大陸工資漸增,已開始至越南生產,神明繡工藝技術再次轉移。最早第一代是從大陸來台,台灣現仍存在的第二代師傅大都已八十、九十歲,第三代大約四十、五十歲,再往下呈現斷層無人傳承的現象。手工神明繡製作耗時費工,需倚賴經驗豐富的繡娘,大部分師傅的後代即便承接也偏向商業經營模式。政府雖然開始重視技藝文獻書寫,但實作傳承岌岌可危。台灣神明刺繡承載台灣民間習俗與工藝之美,鑒於刺繡工藝屬於服飾製作的一部份,也是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院中所設立中華服飾文化中心的收藏品及研究的項目之一,本系長期致力刺繡的保存、技藝的傳承與圖案技術的紀錄建檔。因此擬定推展台灣神明繡藝師培育計畫,邀請鹿港繡寅福繡莊師傅蘇仕倉先生分享與傳授。
蘇師傅是第三代藝師,師承第二代國寶級藝師林玉泉(府城光彩繡莊創辦 人),為其認證的嫡傳大弟子(證明詳見師資介紹附件);林玉泉師承已過世的藝師嚴訓祥(百福繡莊創辦人),具台南市文化局認證傳統工藝繡黼保存者身份(府文資處第 1040051136C 號),是大陸來台第一代藝師。師承關係一脈相傳,蘇師傅的技藝為其師傅所稱讚並肯定其進行教授傳承工作。蘇師傅承製宮廟委託包括:鹿港奉天宮神袍一百套,鹿港城隍廟出巡城隍神袍、城隍駕前六將爺神將衣,南投松柏嶺受天宮頭旗,集集武昌宮頭旗、涼傘、神轎彩,大甲鎮瀾宮八仙彩,澎湖東衛天后宮鎮殿媽祖神袍…等其它廟宇,製作技術經驗豐富。
本計畫通過文資局政策引導型計畫補助,因經費有限,修正執行期為一期,預計一個月內,每週五天,每天 8 小時,共上課 19 次,計 152 小時完成一件一尺二刺繡神明衣,在密集的時間內進行完整的技術傳授,讓此項技藝得以保存與延續為本計畫最終目的。
撰寫單位:輔仁大學學校財團法人輔仁大學 織品服裝學系
項次 | 類型 | 成果名稱 |
---|---|---|
1 | 計畫成果 | 110年成果|台灣神明刺繡工藝技藝藝師培育成果特展 |
2 | 計畫成果 | 110年成果|台灣神明刺繡工藝技藝藝師培育-期中活動成果 |
項次 | |
點閱率 | |
---|---|---|---|
{{itemIndex + 1}} | {{ item.publishYear }} | {{ item.reportsTitle }} 連結{{ index + 1 }} {{ fileitem.fileName }} | {{ item.downloadNu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