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群組

點閱數:24


世界遺產的最核心價值是在於人地互動下所產生出代表當地域的生活方式,或是能代表或象徵該地域(local)獨特性的自然或文化景觀以及兩者間緊密性的歷史發展(如玄武岩石滬)。因此,「顯著的普世價值」不只是學理上或概念的深度瞭解,更重要是如何透過簡易的實務操作來驗證。本課程以世界遺產基本內容的知識傳授為始,進行申遺成功案例案例之分析(尤其是核心價值),再透過戶外實察(觀察能力與實證)、課後評量(報告撰寫、學科測驗、口頭發表與海報展示)等方式,讓學員能精進世界遺產的知識與內容,並能以口頭報告與海報展示說出世界遺產的核心價值與舉例實證,更進一步能瞭解「烏山頭水庫與嘉南大圳」的申遺潛力與實質內容。

臺江國家公園,為我國第八座國家公園,於民國2009年12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其名稱得自於古代臺灣西南部曾存在之臺江內海。範圍包括臺南市安南區與七股區濱海陸域,包含四草、鹿耳門、原安順鹽田周遭、七股潟湖以及海域至澎湖縣東吉嶼。臺江名源自18世紀以前臺灣西南之潟湖臺江內海,唯潟湖在清中葉以後逐漸陸化,潟湖外側的鯤鯓(即沙洲)亦與陸地連為一體,僅餘四草湖、鯤鯓湖與若干濕地等遺蹟,成為重要生物棲息區。另外,臺江亦為歷史上數起關鍵事件發生地;例如鄭成功由鹿耳門水道進入內海,出奇不意攻擊更早在此殖民的荷蘭人,使臺灣發展為漢人優勢社會。職是之故,乃以鹿耳門文史、鄭荷臺江大戰、風獅爺、世界遺產申遺成功案例評析、博物館藏及古蹟之蟲害管理等五項核心課程計畫與鄭成功登陸作戰路線之講解導覽及博物館藏及古蹟之害蟲鑑定與蟲害判定二項推廣研習課程結合成本計畫以推動國人對於臺江文化歷史之認識、研究乃至於具備相關文物的保存知識與技能。

1643年於《熱蘭遮城日誌》上出現的「Lacquymoy」一詞可視為「鹿耳門」一名在荷蘭文獻上的首次出現。而後在1652年由哥涅理斯·約翰松·布落克荷伊(CornelisJanszPlockhoy)繪製的〈手繪大員及其附近地區地圖〉於北線尾(Bassemboy)島北端標註了「Lacjemoie」(鹿耳門)與「'tGatvanLacjemoie」(鹿耳門溝),而在揆一所著的《被遺誤的臺灣('tverwaerloosdeFormosa)》一書中則使用「Lakjemuyse」一詞指鄭成功水師進入臺江內海的鹿耳門水道。而施琅攻臺時亦是選擇從鹿耳門水道進入臺江內海。鹿耳門文史核心課程計畫主要是為了喚醒地方文史的重視,也唯恐鹿耳門溪排水整治工程大筆一揮,正統鹿耳門古廟遺跡(舊廟地堀、鹿耳門媽宮)就此蕩然無存,故2014年春已經特書陳情書一封,希望能將規畫中排水渠道稍往南移,好好規畫將遺跡保存發揚,以【歷史尋根、文化觀光】重振臺灣之門【鹿耳門港】的繁榮,才可再度傳播臺灣文化古都之名。

撰寫單位:康寧大學休閒管理學系、數位應用學系


{{ lessondata.lessonTitle }}

項次 課程名稱 授課時數 實習時數 學分數 修課人數 課程報名
{{index + 1}} {{ item.subjectHours }} {{ item.workHours }} {{ item.units }} {{ item.studentCount }}
*部分文章因涉及版權問題,無法提供檔案下載,對相關資訊有需求者,請自行前往相關發表平台下載。
項次 點閱率
{{itemIndex + 1}} {{ item.publishYear }} {{ item.reportsTitle }}  連結{{ index + 1 }}  {{ fileitem.fileName }} {{ item.downloadNum }}
資料載入中,請稍候
為了解使用者支操作體驗,煩請您撥冗前往填寫問卷,您所提供之意見將成為未來精進之參考,謝謝您!
(點選「前往填寫」,或點選右上角「使用回饋」即前往問卷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