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群組

點閱數:21


近年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積極推廣世界遺產保存觀念,期望國人對於文化資產的認同得以提升,進而讓世界遺產登錄工作能夠在全民的支持下順利進行。然而要獲得全民的支持,世遺觀念走入群眾是一件勢在必行的功課,世界遺產走進人群是一長時間的接力賽,如何讓世界遺產的觀念落實於政府推動人員、潛力點管理維護人員、潛力點區域內民眾,讓世界遺產潛力點相關的保存維護及推廣觀念成型、茁壯,人才的培育是不容忽視的。阿里山世界遺產潛力點在政府積極推廣下,逐漸展現成效;但世界遺產潛力點要永續發展、創新,還需要從教育著手向下扎根。

本計畫共為七天之體驗營,其中包含青年大使及種子教師之訓練課程:

青年大使在有熱情參與文化保存的前提之下,本工作室期望陪伴青年文化資產教育深化扎根,本計畫試圖與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合作。讓青年大使不再是坐井窺天,永遠只能對外提起阿里山,以參訪國內生態博物館與國際歷史城區作為青年大使的借鏡與見習,藉以提高文化保存價值思維,未來在與國際青年合作時能創造出更深的話題。

本體驗營預計邀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王新衡助理教授合作,學員對象以有意願見習之青年大使及其青年同學40名,課程包含「在地觀察」、「見習交流」、「實務操作」、「經驗回流」,在赴生態博物館見習前,青年大使先在竹崎以「在地觀察」的角度找出青年們覺得能被保存的文化資產,透過在大溪的「見習交流」、「實務操作」將經驗帶回竹崎,最終以「經驗回流」的方式以青年力量青銀合創,探索建構竹崎街角故事館與推動阿里山成為生態博物館之願景。

然而教師培訓,將以教育種子教師瞭解甚麼是世界遺產並轉為種子教師教育內涵,以深化阿里山森林鐵路推動世界遺產之能量。因此本計畫規劃四大範疇之課程「放眼國際」、「在地札根」、「創意發想」與「回饋教育」,其中內容包含世界遺產基礎與國際案例、世界遺產如何導入教育、世界遺產如何走入社區、企劃發想及教案思考,讓種子教師從學習過程中思索如何把世界遺產的內涵轉為未來教學上的能量。

最終成果青年藉由參訪與實務操作瞭解何謂生態博物館,將所學帶回地方,探索建構文史與地方情感的紀錄分析,未來再以世遺青年的角度去建構屬於自己的地方故事館。而教師發想出屬於在地的教材,兩者之間進行交流與互動。

撰寫單位:嗨森創意工作室

*部分文章因涉及版權問題,無法提供檔案下載,對相關資訊有需求者,請自行前往相關發表平台下載。
項次 點閱率
{{itemIndex + 1}} {{ item.publishYear }} {{ item.reportsTitle }}  連結{{ index + 1 }}  {{ fileitem.fileName }} {{ item.downloadNum }}
資料載入中,請稍候
為了解使用者支操作體驗,煩請您撥冗前往填寫問卷,您所提供之意見將成為未來精進之參考,謝謝您!
(點選「前往填寫」,或點選右上角「使用回饋」即前往問卷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