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群組

點閱數:19


使用科學技術已成為成為文化資產保存與修復重要的知識與工具。隨著數位時代的發展和光學資訊科技的躍進,近年來讓3D 掃描技術於文化資產之應用已日趨普遍,不僅應用於調查與修復,亦能藉此一窺古蹟與歷史文物結構內部的奧妙;透過3D 列印(含掘削)技術,更可以進一步協助守護文資保存的價值。

有形文化資產受損壞後進行修復需考量真實性,當前之修復作業在修復完成前無法有效預見修復成果,本計畫延續105 年之「古蹟保存精緻模型3D 列印技術之研究」,探討「3D 列印(含掘削)技術於有形文化資產修復之應用研究」,期望對「已損壞之有形文化資產」達成下列2 點效益:

1. 降低修復技術門檻:有形文物資產修復前可供文資主管機關、所有權人與修復匠師進行作業、規劃討論釐清;有形文物資產修復中可隨時進行修復作業檢討;有形文物資產修復後可作為成果檢驗依據,並將該3D 列印(含掘削)實體模型留作教育延續。
2. 促進文資教育推廣:有形文物資產實體基於保存緣故,多不宜直接觸摸,3D 列印(含掘削)實體模型可供文資與相關人員接觸,擴展教育方法。

撰寫單位:中國科技大學/結構物安全與防災中心

*部分文章因涉及版權問題,無法提供檔案下載,對相關資訊有需求者,請自行前往相關發表平台下載。
項次 點閱率
{{itemIndex + 1}} {{ item.publishYear }} {{ item.reportsTitle }}  連結{{ index + 1 }}  {{ fileitem.fileName }} {{ item.downloadNum }}
資料載入中,請稍候
為了解使用者支操作體驗,煩請您撥冗前往填寫問卷,您所提供之意見將成為未來精進之參考,謝謝您!
(點選「前往填寫」,或點選右上角「使用回饋」即前往問卷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