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群組

點閱數:88


本計畫依據過去我國水下文化資相關工作經驗,以及2017 年執行文資學院研發平台之「水下考古應用 ROV 進行立體攝影測量之技術研發 II 」成果, 繼續進行水下近景攝影測量與 3D 立體建模的研發與測試, 主要為發開並測試 由水下遙控載具ROV )攜帶相機執行攝影測量並搭配自主 LED 水下燈源, 在水槽實驗室及內陸水域測試 ,目前已經完成水下影像建模的試驗 ,並於期間內至安平港德陽艦園區實地測試, 試驗過程中發現許多問題尚待解決,因此將在本期計劃針對問題進行改善與性能提升。
 
本計畫將持續提升 ROV 的操控性能及操作系統的穩定度 ,在推進系統統上進行設備更新, 重新調整擺放位置, 並且搭配深度與姿態感測器,可即時得知載具的水深及姿態,導入自動控制的方法,使水下載具能夠有維持定深的功能,此方法有助於岸上操作人員的控制而攝影鏡頭的部份會利用 Webcam 鏡頭取代相機,改善程式控制的方法,因此將在各項技術開發完成後進行系統整合在人機介面的設計上也將持續更新 ,以符合目前所開發的水下載具及考古所需 。測試之水下目標也將持續進行立體攝影測量的測試與研究。
 
此外,考古現場的「位置」對於水下考古而言極為重要,所以本期計劃新增水下定位的技術開發項目,主要項目為長基線定位法與超短基線定位法,兩種方法的使用條件與方式皆不相同,長基線定位法需先在水 底佈置3至4個定位椿,作為訊號接收與發射器,從船上 發出訊號,經水中訊號回傳再由電腦判讀後,則可得知水下載具的水下位置;而超短基線則僅需將四個接收器置於船底,再接收經由 ROV 所傳遞的訊號,則可得知 ROV 的水下位置但精確度稍差。本系備有長基線設備,惟其為十年前的設備,故需測試驗證, 與目前設備之搭配;而短基線在前置作業和操作上,比長基線容易許多,因此針對這兩種定位法將進行研究分析。

撰寫單位:國立成功大學系統及船舶機電工程學系

*部分文章因涉及版權問題,無法提供檔案下載,對相關資訊有需求者,請自行前往相關發表平台下載。
項次 點閱率
{{itemIndex + 1}} {{ item.publishYear }} {{ item.reportsTitle }}  連結{{ index + 1 }}  {{ fileitem.fileName }} {{ item.downloadNum }}
資料載入中,請稍候
為了解使用者支操作體驗,煩請您撥冗前往填寫問卷,您所提供之意見將成為未來精進之參考,謝謝您!
(點選「前往填寫」,或點選右上角「使用回饋」即前往問卷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