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群組

點閱數:229


磁磚是近代建築中不可或缺的裝飾材料之一。最早出現是受到日治時期隨著明治維新西化運動的影響,臺灣的官舍建築中出現許多精美的磁磚裝飾。包含本業敷瓦、馬約利卡磁磚、彩瓷(俗稱老花磚)。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常見的馬約利卡磁磚、彩瓷,本業敷瓦作為最早一批在日治明治時代被引入的磁磚,卻鮮少有人討論。目前已知本業敷瓦在臺灣僅少數幾處仍留存,由北而南分別為三峽救生醫院、臺中大雅前院椅、西港大塭寮民宅、原臺南廳長官邸、屏東五溝水民宅。且只有原臺南廳長官邸是原地保存,其餘三處皆為原舊建築拆除後磁磚移地再利用之案例。過去臺灣有關磁磚的相關研究,主要是以磁磚紋樣式的調查與分類系統主,製作方式往往默認是使用西方瓷器的燒製技術。然而,本業敷瓦實際上是一種半陶半瓷的燒製方式,是和洋折衷的技術展現。本業敷瓦在臺灣的稀少性可能具有反映時代背景的價值意義,保存稀珍的本業敷瓦也是當代需受重視課題。因此,釐清本業敷瓦的材質、製作方式與發展史,除了有助於後續擬定保存及修護方針以外,也對於探討臺灣磁磚發展的歷程及技術史發展頗有助益。

本計畫擬透過史料收集,探討被移築過的本業敷瓦來源與製造年份的可能性,並藉由實地取樣及向收藏家借出收藏品等方式進行本業敷瓦的化學成分分析。透過了解目前臺灣現存各案例的胚土和釉藥的製作成分與方式,再赴日進行口述訪談與資料蒐集。研究目的有三:

(1) 研究本業敷瓦胚土與釉藥的原料及其製作方式。

(2) 結合科學數據與史料佐證,調查本業敷瓦在不同時代與不同空間使用需求下,材料選擇及製作方式的差異。

(3) 透過調查臺日雙邊的本業敷瓦,建構完善的文化資產建材資料庫,以做為未來深入研究臺灣磁磚的基礎資料。

撰寫單位: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

*部分文章因涉及版權問題,無法提供檔案下載,對相關資訊有需求者,請自行前往相關發表平台下載。
項次 點閱率
{{itemIndex + 1}} {{ item.publishYear }} {{ item.reportsTitle }}  連結{{ index + 1 }}  {{ fileitem.fileName }} {{ item.downloadNum }}
資料載入中,請稍候
為了解使用者支操作體驗,煩請您撥冗前往填寫問卷,您所提供之意見將成為未來精進之參考,謝謝您!
(點選「前往填寫」,或點選右上角「使用回饋」即前往問卷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