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10/29 12:50 點閱數:38
參加對象說明
屏東縣立仁愛國民小學資優班中、高年級學生且能全程參與本計畫且在課程中願意參與討論並和同儕分工合作者。在不影響班級課務的情況下,亦邀請與開放仁愛國小其他班級之學生與教職員參與本計畫之相關課程講座與活動。執行成果介紹
本計畫由國立屏東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林顯明助理教授與屏東縣立仁愛國民小學之教師團隊進行合作,在為期一年度的計畫期程當中,帶領仁愛國小的小朋友認識其校園附近重要的有形文化資產-「屏東縣勝利新村」。雖然,仁愛國小過去已有將走讀勝利新村等認識校園周遭以及學校所在位置之文化資產保存納入到課程當中,但如何用一學年的時間且更有系統的函納不同學科的老師以及各領域的專家學者來為仁愛國小學生進行教學,並提供仁愛國小學生更為完整和深入勝利新村進行田野調查並和此一文化資產保留區域之不同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進行互動的架構性課程和學習機會較為缺乏。對此,奠基在過去仁愛國小執行走讀勝利新村之校本特色課程的基礎上,本次計畫希望透過一年完整的時間,透過系統性的課程規劃,預計將未來一年的課程具體的分成課程前期(先備知識的建立)、課程中期(實際的田野調查)與課程後期(知識統整與學習成果分享)等三個階段來進行規劃,而在這三階段的課程規劃中共包括11次之系列性學習活動。
本計畫之緣起為應用學校社區周邊之文化資產融入學習課程中,而此文化資產具有全台保留最完整之日式宿舍群,此區從日治時期、國民政府時期至今,期間經歷台灣「軍事」地位和「經濟」發展之重要性,因此,所存在不只是保留之建築結構,其不同民族匯聚於同一個聚落中,更形成獨有的聚落文化。時至今日,透過重建及招商營運,更名為「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而其中包含珍貴的歷史、文化更需讓學童同步認識感受,為守護在地文化資產扎根。活動歷程分三階段,分別為:1.「課程前期」,為先備知識建立;2.「課程中期」,為田野調查及實作體驗;3.「課程後期」,為分析及統整1、2階段之學習內容,並策畫成果展,為在地文化資產之多元與價值倡議。而本計畫之活動內容配搭十二年國教之「素養導向」,邀請「跨專業」之專家及職場達人,融入「跨領域」之學習表現及學習內容,並搭配「跨場域」之多元情境式學習,並以「跨類別」的多元學習方式,觸發學童的學習視角,在講座、田野調查、實作體驗、訪談、劇本設計、戲劇展演以及策展參與,讓點狀的學習,形成一面完整的樣態。期許,透過此計畫,不只停留在回首過去,而是從文化扎根做起,讓「文化傳承和永續」落實於教育現場中。
撰寫單位:國立屏東大學師資培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