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執行過程】
「鐵道文化永續之路—認識台灣鐵道臺鐵糖鐵文化資產主題講座」呈現現今的成就與未來的新猷:
A場 認識鐵路其溪流地景/橋梁景觀
乃由土木文化資產熱情專才引介此過去少探索的題目:
K1: 台鐵糖鐵水岸風光與橋梁文化景觀--陳清泉/李文彬
B場 認識台灣糖業鐵路與保存活化再利用
由國內文資史老師與鐵道文資保存志士,來分享他門的心得:
K2: 台灣糖業的冷戰遺跡:台糖南北線--張崑振
K3: 糖鐵的願景與挑戰--許乃懿
C場 電影
中午休息時間,放映鐵道文資系列影片。
D場
台灣鐵道文化資產(一):認識台鐵的文化資產
T1
: 認識街貓的鐵道網站走讀體驗世界與台灣的鐵道--蘇奕肇
https://citycat.neocities.org/
T2: 百年鐵道風華--俞秋苓/臺鐵文化志工隊隊長
E場台灣鐵道文化資產(二):台灣鐵道的文化願景
在課程的最後啟動統整內化與行動節奏,由鐵道文化協會領航員與鐵道建設者,分別來分享他門的心得,並以三個議題的座談會來聆聽學員的心聲:
T3: 從鐵道文化協會工作與國際視野看臺灣鐵道文化保存之願景--
劉宥緯
T4: 圖說台灣軌道建設演繹誌 (包括台灣鐵道文化願景)-- 黃荻昌
D1: 鐵路文化永續之路座談會—如何建構台灣鐵道台鐵糖鐵守護網--
黃荻昌
議題一: 1. 台灣鐵道文化資產保存活化再利用守護網發展至今遇到什麼困境?
議題二: 2. 針對困境有何對策?
議題三: 3. 針對困境和對策,未來一年可以做出什麼亮點?未來一年2022可以做什麼「亮點」?
*書展與鐵道文創商品展增加學員旁徵博引的廣度與文創的活化再生。
[上面課程編碼意涵:K乃定調講授、T乃技術分享、D乃對談分享]
【活動成果與效益】
為改善守護環境首重孕育優質的守護員。有鑑如此,這一切還是要回到鐵道文化守護培育計畫的問題意識與培育優質鐵道文化守護員的議題上。計畫主持人曾於大學任教軌道運輸技術三十幾年,除了軌道運輸技術之外,也開設文化資產與鐵道觀光課程,診斷出病篤的解方需從師資資源與課程活化兩端著力:
1.這次的鐵道文化永續之路動員臺灣優質的教育訓練講師.使成為良性循環的觸媒轉化機制母體,並以優質而適切的課程與知識導入研習內容。
2.我們設計的課程藉由具吸引力且高質感的主題講座吸引有意向學習的守護種子報名,藉由報名者學習背景動機與目的表單,進行學員甄選,圈選出優質有涵養的學員,發現學員都有高專注力與學習力。
目前台灣社會普遍對鐵道充滿好奇與興趣,故須提供真善美的知識養分,本協會以生命美學與文化資產融合為己任的社團。因此所提供的知識養分皆以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為前題,效益如下:
1.
協助鐵道熱愛者成長,提供社群更多的訊息與創新機會,期待能超越鐵道迷的框架。
2. 以生命美學深耕鐵道知識,讓社會人獲得專業正向的普世價值與具有全球與在地融合的知識智慧,提升鐵道文化資產的保護專業知識,逐步進行文化深耕與守護升級。
3. 藉此盛會組編了「台灣鐵道文化2.0守護社群」Line群組,目前社群計54員,將持續經營以利台灣鐵道文化的守護。而加上2.0乃是以提升專業知識為導向,以便與「玩鐵道與玩火車」的1.0社群做區隔。
另製作了一31分鐘的紀錄片,極具保存價值,雲端網址如下: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kExztdL7xefdTzB1SLfnTriUEbxFoJXU?usp=sharing
撰寫單位:台灣生命美學推廣協會
項次 | 檔案 |
---|---|
1 | 下載檔案(.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