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8/09 05:21 點閱數:675

研發群組 計畫成果

執行成果介紹

近年來古蹟的保存及維護逐漸受到重視,但由於臺灣的氣候潮濕且炎熱,且容易受到地震、淹水、火災等災害的影響,致使文物保存受到許多挑戰及考驗。為能給予文物妥善保存管理,趨吉避災,本研究嘗試整合文物的「空間環境」及「保存條件」兩項條件,透過計算文物受災風險權重,建構出一套合理的災害潛勢分析模式。本研究挑選六處臺中地區中具調查研究價值之古蹟文物為標的,包含包括宅第類的「霧峰林家」,學校類的「畢律斯鐘樓」;祠堂類以「張廖家廟」、「林家宗祠」為代表,寺廟類以「萬和宮」、「樂成宮」為代表。本研究分成兩個重點,其一,針對文物本身條件進行分析,探討不同種類文物處於不同空間屬性中的管理維護、保存現況、致災害風險因子,以風險係數統計分析的方式,建立一套能因應各種場域的文物災害風險評估模式。其二則針對文物保存地點,結合空間環境分析,蒐集所在區位之斷層圖、淹水圖、環境敏感圖、土石流影響範圍等相關圖資,運用地理資訊系統及層級分析法,計算出所在環境區位之災害潛勢等級。

於期中階段,因疫情影響打亂原本調查的進度,但研究團隊已針對「畢律斯鐘樓」、「林家宗祠」兩處進行調查,空間分析的部分也針對淹水潛勢地圖、地震斷層帶、土壤液化潛勢地圖等進行初步的空間分析,並取得初步的分析成果。後續將整合文物的「空間環境」及「保存條件」兩項風險係數,透過加權後將古蹟文物的災害潛勢等級進行排序,並依其風險等級,擬定不同的保存及搶救策略,提供政府機關在保存及受災搶救時的參考依據,並期望藉由本研究的分析成果發表,增強國人對於古蹟文物保存、搶救及災害預防的重視。

()文物致災風險係數評估小結

1.      林家宗祠的文物中,風險係數最高者為放置戶外空間的石獅,雖材質耐受性較高,然文物本身劣化情形較嚴重,且放置戶外管理不及而遭受人為破壞風險較高。

2.      執事牌放置半開放空間且文物本身劣化情形較嚴重,致災風險次之。

3.      門額放置於三川殿中門正上方,屬於半開放空間,無遮蔽的情況下容易有鳥禽駐足,進而產生生物排遺,因此評估文物劣化的生物因素數值較高。

4.      供桌位於正殿之內,然使用頻繁,因此評估較具因人為使用產生的風險。

5.       三方懸掛於正殿內的木質匾額保存空間條件相同,然文物劣化情形無法細看分別,因此風險評估數值皆相同。

6.      石製香爐位於正殿內,材質耐受性及空間環境管理皆較佳,風險評估數值最低。

7.      畢律斯鐘樓雖位於戶外空間,然材質及整體結構皆較穩固,其風險評估數值為本次多數中間值。

()文物保存區位災害風險評估小結

1.      於國家災害防救中心網站下載臺中市的淹水潛勢地圖,以24小時累積降雨量650mm為淹水情境,分析這六處的淹水情形。初步顯示六處的文物地點均處於淹水小於0.3M的範圍,顯示六處受淹水災情的情況不明顯,不過在實地調查中發現部分地區會有積水或漏水的情形發生,在木製品較多的文物保存地點可能產生不良影響。

2.      建物本身的建築結構、年代、所在地形等都是影響的因素之一,在本研究初步的分析中,以建物距離斷層的直線距離為參考初步計算標準,目前的六個文物保存點中,以霧峰林家、臺中樂成宮兩棟建物距離斷層帶較近,表示受地震影響的潛勢危險較高,在後續的因子權重計算中,亦會獲得較高的分數值。

3.      後續將持續蒐集相關資料,包含土壤液化圖(高中低潛勢區)、土石流潛勢溪流、山崩地滑潛勢圖等,並透過權重熵(Entropy)的方式,計算上述各項因子之分數值。

計畫成果影片:

撰寫單位:逢甲大學


照片



相關附件

項次 檔案
1  下載檔案(.pdf)
為了解使用者支操作體驗,煩請您撥冗前往填寫問卷,您所提供之意見將成為未來精進之參考,謝謝您!
(點選「前往填寫」,或點選右上角「使用回饋」即前往問卷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