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8/29 13:23 點閱數:27

研發群組 計畫成果

執行成果介紹

            一、 計劃介紹

本計畫核心在研發教育性質的行動App,結合數位技術與文化資產教育,推廣在地歷史。鄭家在新竹地方史上地位重要,不僅出現臺灣本土首位進士鄭用錫,亦以經商致富留下眾多建築與人文遺跡。這些資產具有高度教育價值,但大眾與學生的認識有限,因此團隊期望透過數位導覽與互動學習提升理解。前期已完成大量史料蒐集與族譜、文獻整理,建立主題架構,並引入「現地教學」理念,強調使用者在場域中邊走邊學,獲取歷史知識與互動體驗。為此,本計畫與數位內容製作團隊「創創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創創文化)跨域合作,本研究研究團隊負責史料與教育內容,創創文化團隊負責程式與體驗設計,攜手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創新的數位教育產品,促進文資保存、學術與文創產業的互動。


二、目前執行成果

1.App設計進度與故事主題發展: 

(一)鄭家遷台與發跡: 聚焦鄭氏自明末遷居臺灣、最終落腳竹塹的歷程,說明購置「水田庄」形成聚落的背景與條件。內容涵蓋原籍漳浦、遷居金門,至嘉慶年間為避械鬥而定居竹塹。並強調鄭用錫於1823年考中進士後,鄭家子弟一方面經商累積財富,一方面科舉取功名,逐步成為兼具士紳與富商的地方望族。
(二)商業活動與富商之路: 探討鄭家在19世紀商業社會中的成功。內容包括經營「鄭利源號」「鄭吉利號」等商號,參與郊商與船隊貿易。透過契約文書重現其商業版圖與典型交易,並設計互動體驗讓使用者體驗鄭家商人經營生意。此主題展現鄭家由書香世族拓展為富商的過程。

(三)園林文化與文人雅集: 聚焦清領時期鄭氏家族經營的北郭園與潛園,兩地曾是新竹望族重要文化空間,雖已消失,卻留下大量詩文與畫作,成為理解當時社會風貌的窗口。為增添體驗感,我們規劃以AR技術重現園林舊貌,並結合詩歌朗讀與古畫比對。目前已彙整《北郭園詩鈔》及李澤藩相關畫作,作為主要素材。

(四)地方建設與社會公益: 呈現鄭氏在地方事務的投入,包括捐資築城、管理廟宇、修築水利、設立義塚與義倉等公益事蹟。我們已整理鄭用錫、鄭用鑑等人的事蹟,並調查對應遺存,如淡水廳城牆殘段、義塚範圍及多座鄭家捐建廟宇。這些空間將成為App「尋寶」探索站點,使用者可蒐集匾額碑刻以解鎖故事與成就。

2.空間調查與素材蒐集

為使App內容貼近實景並便於現地教學,本計畫調查鄭家相關空間與文物,繪製「新竹鄭氏足跡地圖」,標示二十餘處關鍵據點,並以田野踏查確認現況。素材蒐集方面,已建立數位資料庫,涵蓋鄭氏人物肖像、家廟與老宅照片、李澤藩北郭園畫作、古地圖、商號契據、碑銘匾額拓片等。所有文本已電子化整理,圖片素材依主題分類,公共領域圖像直接使用,涉及版權者則持續洽談授權。

3.互動設計構想

本計畫將App分為「故事模式」與「成就模式」。故事模式依情節路線進行探索與任務;成就模式則以集章方式鼓勵蒐集據點。例如在「鄭家發跡之路」,使用者依GPS定位走訪舊聚落,完成拼圖並解鎖鄭氏家廟任務;在「風城大宅院」,設計實境解謎與拍照打卡,找到特定匾額即可解鎖故事與獎勵。園林單元則結合AR重現舊貌,並播放詩詞朗誦與古畫比對。為提升體驗,我們加入虛擬導覽員與分段任務,引導使用者循序學習;同時提供延伸閱讀入口(人物詞條、建築知識等),可連結至「鄭家百科」。互動設計兼顧趣味與教育性,適合自主導覽與課程使用,目前已與開發團隊確認GPSAR、拍照等技術可行,並著手製作範例畫面。

撰寫單位:國立清華大學 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 區域研究與規劃中心


照片


為了解使用者支操作體驗,煩請您撥冗前往填寫問卷,您所提供之意見將成為未來精進之參考,謝謝您!
(點選「前往填寫」,或點選右上角「使用回饋」即前往問卷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