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2/03 08:27 點閱數:243

教學群組 計畫成果

執行成果介紹

「宗教性文物調查研究學程」是自2021年起執行為期三年的補助計畫案,截至本學期(111年學年度第1學期止)已完成16門課程授課。本年度下半年共開設4門課程,分別為「古物分級法規與實務」、「佛教典故與圖像」、「傳統工藝技法:泥塑」與「文物典藏實務」。

「古物分級法規與實務」由藝術史學系劉怡蘋專任副教授授課。透過理解古物的本質與《文化資產保存法》及其相關子法的發展歷程,讓學生認識古物與古蹟的差異性,了解如何經由行政程序賦予古物法定身分,說明臺灣文物管理與古物指定上的現況與困境。藉由比較臺灣《文化資產保存法》與法國「文化資產總清冊」(Inventaire général du patrimoine culturel)系統,教導學生經由比對兩國歷史文物與法制脈絡,理解其中的異同,建構對臺灣古物管理的基礎專業知識。

 「佛教典故與圖像」由藝術史學系潘亮文專任教授授課,以講述佛教經典的發展源流與作品圖像初起至繁盛期的變化為課程核心,讓學生認識佛教信仰主要尊像與經典文本的圖文關係。藉由有系統的講授佛教神祇相關經文內容與分析作品表現,引發學生對宗教性文物的興趣,奠基未來從事研究佛教藝術的基礎能力。

「傳統工藝技法:泥塑」邀請西佛國粧佛工藝匠師蔡友誠老師授課。藉由泥作的塑型、打底、安金、上彩等工序的介紹與實作,引導學生逐步製作泥塑作品。實作過程中適時解答學生疑惑,提醒學生需多方角度觀察再修正作品。與學生分享傳統工藝泥塑的現況與製作經驗,讓學生在學習泥塑技法的同時,也積累對臺灣傳統工藝技法的基本專業認知。  

「文物典藏實務」由國立故宮博物院登錄保存處副研究員鄭邦彥老師開設傳授實務經驗。授課內容包括文物的基礎保存維護概念、借出與借入、命名編目及登錄等,讓學生學習博物館內「典藏」工作的各個面向。透過課程的學習,增加對博物館中文物典藏議題的關注度,作為未來投身文化事業的基石。


撰寫單位: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藝術史學系暨藝術史評與古物研究碩博士班


照片


相關附件

項次 檔案
1  下載檔案(.pdf)
為了解使用者支操作體驗,煩請您撥冗前往填寫問卷,您所提供之意見將成為未來精進之參考,謝謝您!
(點選「前往填寫」,或點選右上角「使用回饋」即前往問卷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