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群組
點閱數:14
近年來文資局積極推動文化資產普查成效卓著,所以我國經指定登錄的木質古物和傳統木構建築數量逐年增加,而預防性保存是保護這些木質文化資產的最好的方法,包括定期檢視、改善環境、排除危害因子等。其中木質文化資產因為木材的特性容易生長蛀蟲,木質文化資產遭蛀蟲侵害會使其內部結構變得脆弱甚至斷裂,從而影響到木質文化資產的保存,所以日常定期的巡查檢視就非常重要,然而以人力的巡查檢視,頻率無法密集頻繁,且待木質文化資產外表已經有明顯蟲洞或蛀蝕現象時,破壞就已經達一定程度,木質文化資產可能就有無法修復、回復的風險。 還有借助人的肉眼和紀錄影像,對於發現木質文化資產樣態是否有變異並不容易,安裝監視器在木質文化資產數量增加的狀況下,監視器影像解析度不高,監視人力恐怕也無法逐一比對去檢視木質文化資產是否有異狀。因此使用監聽設備再加上人工智慧輔助聲波辨識木質文化資產變化徵兆,將是解決前述人力、成本、時間和檢視品質等問題的一條途徑,也是做好木質文化資產預防性保存的最佳策略。本計畫目標明確,將收集各類有蛀蟲的木塊實際進行監聽測試,並用於訓練開發人工智慧辨識學習,除了進行劣化徵兆的發現和標示,成果將應用於木質文化資產受蛀蟲危害時能即時提出警告。
撰寫單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
資料載入中,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