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群組

點閱數:37


民國104年12月公布實施之《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為我國水下文化資產保存的里程碑,迄今已近10年,惟一般大眾及學生對於水下文化資產仍然十分陌生。根據該《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第十一條:主管機關為推動水下文化資產保存工作,應進行各項水下文化資產專業人才之培育、第十二條:主管機關應推廣各級學校水下文化資產保存之教育,爰此,水下文化資產人才培育及教育推廣乃是主管機關重要的工作。《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實施之後,所有的水域在開發利用前都要進行水下文化資產調查(第九條),而水下文化資產調查是一項十分專業的工作,因此,本學分學程以水下文化資產調查與研究為主軸,開設相關課程,以利水下文化資產人才之培育。

本學分學程共開設五門課程,分別是:海洋科學與人文、水下文化資產概論、臺灣海洋歷史與文化、台灣區域史研究、東亞海洋發展史專題。本學程將以Manders及Underwood所編著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水下文化資產保護與管理基礎課程訓練手冊》(Training Manual for the UNESCO Foundation Course on th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Underwater Cultural Heritage in Asia and the Pacific)為藍本,將水下文化資產保護、管理、技術等的相關基本知識適當地融入在學程之各科目當中。另一方面,為適應本土水下文化資產的特性與環境,本學程融入文資局分別於112年及113年與淡江大學合作辦理的「水下探測技術」及「水下文化資產判釋」水下文化資產專業人才培育課程之相關內容,以期達到兼具國際連結並與本土特色的學程目標。

本學程授課教師群包括劉金源特聘講座教授(電機系;專長水下探測、水下文化資產、通識教育)、李其霖教授兼主任(歷史系;專長海洋史、東亞區域史)、張詩敏(淡江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海下中心副研究員;專長古典文學、水下文化資產),是一組堅強的教學團隊。

撰寫單位:淡江大學海洋及水下科技研究中心


{{ lessondata.lessonTitle }}

項次 課程名稱 授課時數 實習時數 學分數 修課人數 課程報名
{{index + 1}} {{ item.subjectHours }} {{ item.workHours }} {{ item.units }} {{ item.studentCount }}
*部分文章因涉及版權問題,無法提供檔案下載,對相關資訊有需求者,請自行前往相關發表平台下載。
項次 點閱率
{{itemIndex + 1}} {{ item.publishYear }} {{ item.reportsTitle }}  連結{{ index + 1 }}  {{ fileitem.fileName }} {{ item.downloadNum }}
資料載入中,請稍候
為了解使用者支操作體驗,煩請您撥冗前往填寫問卷,您所提供之意見將成為未來精進之參考,謝謝您!
(點選「前往填寫」,或點選右上角「使用回饋」即前往問卷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