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數:948
臺灣傳統表演藝術植根於民間信仰,在傳統的社會裡,宗教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德國藝術史家格羅賽(Ernst Grosse, 1862-1927)於《藝術的起源 / The Beginnings of Art》一書中曾提出「藝術的起源就在文化起源的地方。」廟宇不僅是信仰的中心,毋寧亦是民間文化的傳播中心,廟宇的各種酬神活動成為了民俗技藝馨香傳遞的火種,也同時保存這一些傳統的藝術文化。歌仔戲、布袋戲、傳統戲曲及各式陣頭等都是廟會的特色活動,這些常民所建構出的文化傳統,正是專屬於臺灣特有的無形文化資產。
近年來幸得政府積極推動傳統藝術的復興,復振本土民俗藝技的研究與發展,對文化資產的保存與推廣投注的財力、人力及資源,自然也引起了相當大的迴響。然則,倘進一步細思,目前的影響成效依舊侷限於某些層面或特定對象,尚未真正喚醒民眾對於「本土藝術」價值的真正了解,刨根以究底,因端興許肇於未克落實學校教育的文化紮根工作。(姚世澤,1995)本校身為一座落於臺灣中部的師培大學,對於負起傳統藝術文化教育與推廣之責,無庸諱言自應扮演起領頭羊的角色。而本校的人文學院整合了院內系所的多元語文、表演藝術、傳統文化藝術、社會文化及藝術心理等人文學科資源,除了有對臺灣文化及傳統藝文深入了解與研究的相關師資,也具備推動傳統藝術文化課程的能力。
本計畫擬以「民間信仰場域之傳統藝術推廣」為題,設定以「三年期程」的傳統藝術文化推廣計畫案,在諸多臺灣的民俗技藝文化中,優先擇以「歌仔戲」(110年度)、「布袋戲」(111年度)暨「陣頭藝術」(112年度)等三個主題,企畫以課程、工作坊及體驗營等方式,進行傳藝文化的運營與推廣。而110年度的文化傳習工程,將立「歌仔戲」為推廣行動的主軸,此自是因「歌仔戲」毋乃方是真正興於臺灣,盡得「本土」二字精神之劇種,計劃舉辦四場「百載人承百載藝──認識臺灣百戲」的專題演講,介紹臺灣民俗技藝的種類、發展及演變,進而認識歌仔戲的藝術根源、組織以及其社會功能,對於傳統藝術文化內涵有初步概念後,又以五場的實務工作坊及一場的成果發表,讓學員透過親身操作,學習傳統戲曲表演的技巧,並輔以兩場的「體驗營」,讓學員參與歌仔戲在廟會及展演會場中不同的演出模式,同時也讓有興趣的學生及社會大眾有機會領略歌仔戲藝術的內涵。
撰寫單位: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人文學院
項次 | 類型 | 成果名稱 |
---|---|---|
1 | 計畫成果 | 110年成果|專題演講-說唱歌仔戲 |
2 | 計畫成果 | 110年成果|歌仔戲工作坊成果紀錄 |
3 | 計畫成果 | 110年成果|金花喜事成果展 |
4 | 計畫成果 | 110年成果|台式OPERA 戲曲體驗營 |
項次 | |
點閱率 | |
---|---|---|---|
{{itemIndex + 1}} | {{ item.publishYear }} | {{ item.reportsTitle }} 連結{{ index + 1 }} {{ fileitem.fileName }} | {{ item.downloadNum }} |